工业机器人的概念 组成 分类及技术前景
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它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制造业规模化生产,解决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和提高生产质量而代替人工作业。
工业机器人的概念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搬运物料、零件、工具或完成多种操作功能的专用机械装置;由计算机控制,是无人参与的自主自动化控制系统;他是可编程、具有柔性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允许进行人机联系。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机器人是技术系统的一种类别,它能以其动作复现人的动作和职能;它与传统的自动机的区别在于有更大的万能性和多目的用途,可以反复调整以执行不同的功能。”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的臂部能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的臂部有多个转动关节。
工业机器人按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机能,又可分点位型和连续轨迹型。点位型控制执行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
工业机器人带来的效益
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设备,它属于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物理层次。机器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与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多年的工业机器人使用经验表明: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降低废品率和产品成本,提高了机床的利用率,降低了工人误操作带来的残次零件风险等,其带来的一系列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减少人工用量、减少机床损耗、加快技术创新速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机器人具有执行各种任务特别是高危任务的能力,平均故障间隔期达60000小时以上,比传统的自动化工艺更加先进。
采用工业机器人还有如下优点:
第一,改善劳动条件,逐步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更强与可控的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第三,提高零件的处理能力与产品质量;
第四,消除枯燥无味的工作,节约劳动力;
第五,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劳动风险;
第六,提高机床;
第七,减少工艺过程中的工作量及降低停产时间和库存;第八,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面临全球性竞争的形势下,制造商们正在利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来帮助生产价格合理的优质产品。一个公司想要获得一个或多个竞争优势,实现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将是推动业务发展的有效手段。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中国制造业现状剖析
- 未来直线电机的优势应用及未来发展
- 工业机器人机遇就在眼前
- 工业自动化趋势已经成型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 经合组织:自动化发展将影响就业市场
- 中国首席信息官 把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列作优先事项
-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变革与创新
- 高精度电机依赖进口 国产机器人自主化进程缓慢
- 中国智能工厂产业链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东莞市正式发放第二批“机器换人”资助资金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