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革命,工业4.0
万事都应该简单化,但是现在越来越感觉未来的工业发展这点事儿被搞得越来越复杂化了,正如我们看到的工业4.0所描绘的三个集成:水平的集成、端到端的数字化集成、企业内部的纵向集成,听起来好复杂。虽然我是国内研究工业4.0比较早的人之一,但是我更想跟大家说:务必简单化,拆解成小块,分头去实践它。
我们不排除未来的趋势是产品越来越复杂、生产过程越来越复杂、企业管理越来越复杂、供应链越来越复杂、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可是如果我们也跟着一头扎进复杂里面去我估计我们会把我们自己搞的茫茫然不知所措,顾头不顾尾,脑子里同时想一万件事儿,结果一团浆糊哪个都想不清楚,哪个都没有关注,哪个都干不好。
现在关于复杂科学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混沌》、《失控》都是非常经典的书,互联网的朋友们都会把这两本书视为去思考“互联网”的红宝书,的确他们很好的描绘了在互联网时代群体的智慧、群体的创新、群体的效应,也描绘了现在社会正处在一个“无法管理的复杂”之中。可是面对这样的复杂我们是应该一条条梳理、一条条定规矩、设计出一个无比复杂的系统去让“复杂”回归“秩序”吗?我看这是错误的!相反,更应该做的是不去管理无法管理的复杂,而是用简单对付复杂。
我们再回到我们要说的工业未来发展这件事儿上来,怎么把一下子被搞得很复杂的事儿简化呢?我的建议是:千万别想着怎么去构建一个复杂无比的系统去实现工业4.0所说的三个集成。相反,你应该把三个集成中的各个元素拆散,拆得越散越好,只在一些大的原则、一些基本的底层标准上进行约束,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发生、发展吧。这样反而会使得整个社会的群体智慧得到激发去在整个工业4.0的方方面面去发挥创造。如果你想去设计一个所有的事情都搅合在一起互相有大量关联的系统,一是你N年也弄不出来,二是即使你弄出来了也永远无法稳定可靠。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我的回答是:该继续做标准化的做标准化;该进行精益化的继续精益化;按照你现在的需求去做自动化,尽量增加一些机器智能化的特征,更多思考自动化的模块化;尽量考虑能尽量多的数据采集,但是采集内容的增减又与其他部分独立,不要互相牵扯;该上MES就上MES,尽量考虑后续的升级;该做能源管理的做能源管理;该上ERP、PLM、CRM的就上;该去用互联网思维和用户互动的就去互动;该做产品设计DFMA的,该做模拟仿真的,就去做。所有的事情尽量的切割开来不要太搅合在一起,否则你会把自己弄得无比复杂而无法评价和实施。
所有的部分都不要和其他部分太多的关联,这会给你带来非常灵活的优势,不会牵一发动全身,不会一点故障全盘瘫痪,并且所有的部分都可以各自独立的动态升级,可以做到小步快跑式的升级和优化。
举个例子来说明的话就是Windows和Andrio的区别,Windows开发一个版本是一个大公司关起门来先从需求开始再概要设计、系统设计、详细设计、调试、测试、发布,这样一来好几年过去了,而Andrio是开源的、免费的、几乎是实时更新的,不断的去优化自己。各位可以看一下这两个东西的未来谁会更有生命力,显然是Andrio。
再回到工业4.0,这段时间谈论它的人非常多,当然我也是一个,但是我更愿意实践,这个实践我们不必要跟人说我这个就是工业4.0,其实终日纠缠在“什么是工业4.0?”“怎样做工业4.0?”这样的话题没有任何意义。大多数中国的企业在管理上还有很多可以提升,还有大量的浪费、大量的库存、大量的低效率、大量的落后工艺,尽量的用现有的各种理念、方法、工具和技术去提升自己就是了,别把工业4.0想得太复杂,拆解成一块一块你可以做的事情,去做就是了。
《失控》里有一段说的很好,假如你想设计出一个无比复杂的月球车去到月球上去平出一块地,你会发现你压根设计不出来,反而是你发射1000个独立的、简单的机器上去,虽然最终会废掉很多,但是你反而是低成本、快速的达成了你的目的了。(我记忆的内容,原文请参考《失控》)
也许你会说了,那岂不是又会出现标准不统一、数据不统一、接口不统一啥啥的问题。我说:会的,但是这些都可以另外解决,但是千万别弄一个复杂无比的系统,这个一旦有问题会比解决你说的那些问题难得多。
现在不论是国际竞争还是企业间的竞争都非常的激烈,别想太多,别想太复杂,抓紧时间去做,好过你天天琢磨“什么是工业4.0?”“到底该怎么干?”。还不知道怎么干就尽量的利用社会资源去做,千万不要闭门造车。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中国制造业现状剖析
- 未来直线电机的优势应用及未来发展
- 工业机器人机遇就在眼前
- 工业自动化趋势已经成型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 经合组织:自动化发展将影响就业市场
- 中国首席信息官 把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列作优先事项
-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变革与创新
- 高精度电机依赖进口 国产机器人自主化进程缓慢
- 中国智能工厂产业链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东莞市正式发放第二批“机器换人”资助资金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